首页 > 心得体会

大学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时间:2024-12-03 14:25:07
大学三国演义读书笔记(全文共5116字)

【概述】大学三国演义读书笔记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这个故事讲的是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各霸一方,刘备,曹操,孙权,结四方人才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大都督司马懿掌握兵权,吞并了三国,建立了晋朝。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大学三国演义读书笔记,请您阅读。

大学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

“盖中国……不能人人读历史,而无一人不读《三国演义》”,作为历史小说,它与历史的最大区别在于它具有一种强烈的审美感情的感染力。看“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不禁感叹“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气势雄伟磅礴的词拉开了三国的序幕。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心怀天下的贤者刘备,他为了能解救生活在水生火热中的老百姓而三顾茅庐,成为一段佳话。虽然前两次的拜访都没有见到诸葛亮,他仍旧坚持去了第三次,室外大雪纷飞,天寒地冻,这一些都没有使他退却,他还是耐心谦逊地站在门口等待,毫无怨言,最终得到了诸葛亮的鼎力协助,成为三国中的一方霸主。

在我心中,诸葛亮是“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救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具有料事如神、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谋,知人善用,忠君爱国,是一位十足的智者。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大事,且将天下三分的鼎力局面准确预知。书中他似乎无所不能,令人钦佩!但当我看到诸葛亮病死的那一段时,为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作为所感动,为他的忠君忠主所敬佩,他这样的一个人才并没有功高夺主,自立为王,而是选择尽忠于新主,哪怕这个新主庸庸无碌……这让我想起诸葛亮呕心沥血所写的《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多么可歌可泣感人肺腑的忠言啊,他是人们崇拜敬仰的伟丈夫。

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不是宽仁厚德的刘备,奸诈残忍的曹操,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却是忠义勇武的关羽。关羽身长九尺,鬓长二尺,面如重枣,唇如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关羽是书中最讲义气的人。他对刘备讲义气,他降汗不降曹、屯土山约三事、过五关斩六将等等……关羽他对敌人也很讲义气,华容道义释曹操、义释黄汉升等等……,从这些故事中可以看出关羽是十分讲义气。但关羽狂妄自信,十分大意,有一句谚语就是: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当时关羽是刘备的二弟,五虎大将之一,坐据荆州,手握重兵,所以他对自己的实力很有自信,自以为可以牢守荆州,可他却不知道群英聚会,人才辈出,强中自有强中手的道理,最终是以失败而告终为结局。但我们不以成败论英雄,无论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还是“千里走单骑”他赤胆忠心,顶天立地,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故事领着我走进了那个战火纷飞,英雄豪杰风起云涌的年代,近距离地接触了一位位英雄人物,了解他们的丰功伟绩。坚定信念不动摇,义重如山知回报,时已逝,间无隙,一缕英魂到永久。让我们致敬经典,走进经典,传承经典。

大学三国演义读书笔记2

常言道:地低成海,人低成玉。只有放低自己的身价,虚心求教才能获得真正有帮助的答案。我们看一看历史,就能明白这个道理。谋士许攸计谋高明,若袁绍能虚心求教,让其才能充分施展,就不会使自己中了曹操的计谋。许攸在绍营没有得到充分的认可,无奈之下才决定投奔旧友曹操。而曹操会因他曾为绍军谋士而不待见他吗?恰恰相反,曹操心里清楚地知道,了解许攸,知道他定能助自己成就大业,遂“跣足出迎”,“遥见许攸,抚掌欢笑,携手共入”,“操先拜于地”,种种行为与袁绍所为大相径庭。也正是因为曹操能谦虚地礼待许攸,才能烧尽敌军乌巢粮草,转败为胜!此足以见“沉下来”之重要!

纵使生得器宇轩昂,威风凛凛,以高超武艺纵驰沙场,一副方天画戟让敌军望而生畏,却孤高自傲,以“吾有画戟,赤兔马,谁敢近我!”不听陈宫之言,最终素有“战神”之称的吕布殒命于白门楼。每阅此章节,未曾不叹息:若你沉下心来,善于听取他人意见,历史将被你改写啊!

再看那曹军辕门外,一个谋士一样的人被五花大绑,刽子手正准备行刑。仔细一看,才知是谋士杨修,你虽才思敏捷,聪颖过人,却锋芒过露,恃才放旷,不懂得韬光养晦,聪明反被聪明误。每览此情节,未尝不叹息: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自己的骄傲中走向毁灭。若你能沉下心来,也必将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受人敬仰。

从之前的敌对关系,到对他信任有加,曹操这种礼贤下士,虚心求教的态度着实教人佩服,贾诩的出现,对曹操的帮助太大了,而曹操唯一一次没有听取贾诩的意见,就是赤壁之战后的大败。可见沉下心来,虚心求教之重要。

沉下心来,亦表现为不张扬,贾诩在封为三公之后,毫不张扬,而是明哲保身,不结交权贵,最终得到了善终。

土沉下来,会变成土壤,成为瓜果飘香的园圃,而同样是土,浮起来会变成尘埃,成为人人厌弃的废物。其实,对于人来说也是如此,谦虚做事,才能成就大事。

读《三国演义》,我懂得了许多。每个人的认知都有局限,谁都不敢保证自己懂得的比他人更多。因此,沉下心来,虚心求教,学会聆听,你就能用第三只眼睛观察世界。常言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仅以自己的眼光判断事物,往往有所遗落,但听取他人意见,可以收集到我们自己所未思考到的事物。“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所以静下心来是充分审视自我、完善自我的必由之路。

真正的成功者善于聆听,他们的谦虚来自于高度的自信,那些自命不凡,心胸狭隘的人,他们的自信实际上是自负、是无知,原本的无知会因盲目而更加无知。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虚心听取他人意见对自己是很有帮助的。我们应当相信自己,相信别人,虚心听取他人意见,毕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生之路如此漫长,谁又能保证自己完美无缺,不犯错误?总会遇到一些挫折,这时候就要求我们静下心来,聆听他人的意见,这样你才不会因一意孤行而使自己发展受限。

大学三国演义读书笔记3

合上书静默,我恍惚间感悟到了桃园三结义的真挚、煮酒论英雄的豪迈、千里走单骑的英勇;似乎还看到了三顾茅庐的真诚、草船借箭的机智、火烧赤壁的潇洒;也领略到单刀赴会的勇敢、刮骨疗毒的坚韧、空城退敌的谨慎......

一个群雄并起的时代,英雄辈出,每一个人都想极力展示出自己的才华、谋略和抱负,想在大乱的天下之中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后人对他们的评价有褒有贬,而他们并不完美,多面的性格也令人不住地想要细细推敲。

刘备,作为罗贯中极力想要褒扬的正面人物,他出身于早已败落的远支皇族,自小家境贫寒,既没有曹操、袁绍那样显赫的家世背景,也不像孙权那样可以继承自己父兄的大片地盘,在天下大乱,群雄并立之时能够白手起家,开创江山,成三雄鼎立之势,实属不易。他的坚韧不拔、仁德爱民、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明君风范实在令人敬佩。对于有雄才伟略的诸葛亮,刘备更是不惜屈驾,亲自拜访,留下了“三顾茅庐”的佳话。

然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刘备也有感情用事,不顾大局的缺点。当孙权数次征讨荆州时,诸葛亮总是一再退让而不硬抗,为的就是要与东吴建立统一战线,共同对抗曹操。而刘备听到关羽遇害的消息后,却不为大局着想,一心要为关羽报仇。诸葛连为此上表谏止,可刘备看完后,把表掷在地上,说“朕意已决,无得再谏”,起军东征伐吴,导致兵败,实在是因小失大,悔之晚矣!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世人眼中的曹操既是一个求贤若渴,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又是一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的奸臣。他提出唯才是举,这个惊世骇俗的举动几乎颠覆了当时人们传统用人观。曹操起用了大量出身微贱而有才干的人,这也显示出了曹操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高超的用人之术。曹操以这样的一种胸襟和作风广纳贤才,而这种人才兴旺的局面也最终帮助他完成了统一大业。

猜忌,“宁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是他的性格体现,吕伯奢想杀猪犒劳曹操,没有想到却成了他这种性格的一个的牺牲品。同时也惊走了另一个本来可以成为其臂膀的谋士陈宫。官渡之战时,曹操为平息官兵的怨气,杀了并没有任何过错的粮草官。表面上看是解决了一时的士气问题,从长远来看实际上却失去了中上层将领人心。

曹操的形象,既有雄才大略的一面,又有奸诈心狠的一面。然而这两面并不是死板的叠加,而是有机的融合,也正是这样,才使得人们被这个复杂、多面的人物所吸引。

三国......每个人物都是无可代替的,有惊天动地、扬名天下之势,也有跌落谷底、遍体鳞伤之时。每一个章节都在诉说着都属于他们的故事,有悲伤、有欢喜、有惋惜、有豪情壮志......嬉笑怒骂各不相同,却都演绎着独一无二的人生。

大学三国演义读书笔记4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章回小说之一。当我读完《三国演义》之后,顿时感到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这本精彩的古典小说的作者是元末明初著名的小说家、戏曲家罗贯中,他让《三国演义》艺术地再现了从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到西晋重新统一的历史过程。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形象而深刻地描写了当时各个政治集团之间错综复杂的政治、军事矛盾和冲突。《三国演义》不仅在国内拥有极为广大的读者群,也受到外国读者的广泛欢迎,产生了世界的影响。

《三国演义》在中国古代民间十分流行。清朝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辨证史事,增删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一百二十回本《三国演义》。《三国演义》的章回体体制、创作思想、人物形象、艺术风格、艺术手法都对后代各种题材小说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都是美轮美奂、栩栩如生的。各类的人物都有共性,同类人物各有个性。像仁义善良、礼贤下士的刘备,生性多疑、重视人才的曹操,鲁莽粗暴、疾恶如仇的张飞等人物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让我有所感受的便是忠肝义胆、一身正气的关羽和神机妙算、足智多谋的诸葛亮。

先说说关羽吧,他是东汉末年著名将领,蜀国五虎大将排名第一位,曾以在汜水关前斩华雄,虎牢关前战吕布而闻名天下。关羽降汉不降曹,战败虽降却与曹操约法三章,他身在曹营心在汉,被喻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在得知刘备消息之后,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回到了刘备身边。建安二十四年,关羽水淹曹仁七军,降于禁,斩庞德,威震北方,最终却因为骄傲轻敌,败走麦城,被孙权所杀,终年58岁。

诸葛亮是中国人心目中的智慧化身,他足智多谋,罕逢对手,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人称“卧龙先生”。诸葛亮神机妙算,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是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忠臣。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空城计这些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却都做到了。他的所作所为给后人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三国演义》不愧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毛宗岗曾说过:“吾以为三国有三奇,可称三绝:诸葛亮一绝也,关云长一绝也,曹操亦一绝也”。金庸也说过:“在中国的古典小说中,《三国演义》享有崇高的地位,没有任何一部小说比得上,近三百年来,向来称之为第一才子书,或第一奇书”。果然名不虚传,读了《三国演义》之后我大开眼界。

《三国演义》精彩纷呈、活灵活现、形象生动使我永生难忘,里面的奥秘也使我说也说不尽,道也道不完。俗话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只有你亲自去读《三国演义》才能体会其中的奥秘。

大学三国演义读书笔记5

翻开三国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样一段话:“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这一段话奠定了全书的基调,荡气回肠又几多萧然,烽烟过后一场空悲切,不知话于谁听。

中国是一个有故事的民族,在这个大地上,不知留下了多少前人的鲜花,才换回今天的安定和辉煌。

坐上时光穿梭机,我们回到了战火交加的东汉末年,在这个百姓疾苦、民不聊生的时代,奸淫掳掠时有发生,为了能够在乱世有生存之地,一批批英雄就此产生,他们或投奔一方势力,或自力更生,造就了一番历史。

之所以称为乱世,是因为战事时常发生,战士们的鲜血染红了长江、黄河,可是他们的事迹、这个年代的历史却永远流淌在我们心中,就像血液是热的,更是充满色彩的。我从小就看三国,6岁时,一本厚厚的,表面枯燥无味的书摆在了我的书架上,怀着充满希望的心情翻开了这本书,书中的内容竟一下子吸引了我,我钻进了这本充满魔力的书,直到现在,我还在研究三国。

这本书记载的是东汉末年,由农民起义到群雄割据的一系列故事。这个时期没有谁是王者,没有皇帝,更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个个秣兵厉马,个个雄心勃勃,都想成为最终的霸主。特别是刘备、曹操、孙权这三个老大,都有无数的兵马,无限的魅力,打来打去,一场仗打了八十多年后,终于决出了胜负,胜者不是魏、蜀、吴,而是新的势力晋,这个搞笑的结局为三国画上了“!”,或是个“?”。

三国时期,不仅有血肉横飞,猛将如云的战场,还有在战场后方,无数出谋划策、运筹帷幄的“战场”。有像吕布、赵云这样的猛将,有像诸葛亮、周瑜这样的不用刀枪却胜过刀枪的谋士。更有像刘备、曹操这样的王者。从这些英雄与历史的身上,我懂得了许多道理。

三国世界个个王者最终的目标无非是当上皇上,他们充满野心,自以为是,恨不得一步登天,但是最后却谁也没能得逞。做人就不要这样,野心越大,输得就越惨。一步登天是不可能的,只有踏实的做事,一步一个脚印,从小到大,从无到有,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如果一口吃个胖子是绝对吃不下的。

虽然一开始你可能像刘备一样渺小,但是只要努力,踏踏实实的来攀登生活的这个梯子,当爬到梯子顶端时,你会看到自己脚印,看到下面的世界那么美丽。成功需要努力,只有心还不够,除了有心还要有行动。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看看袁绍这样的人,只是充满了野心,却不付出努力,一颗心是达到了成功,可是通过实际行动走的路,他还远没有走完。

这三国这个乱世中,其实每一个人都是我们的老师,曹操告诉我们做人必须有心计,刘备说想成功就一定要有执着的信念和一颗充满慈爱的心。诸葛亮扇动羽扇,告诉我们只有时刻谨慎、细心才能成大事。关羽满脸懊悔:“哎,千万别像我这样,心高气傲,这样得不到什么好的结局”。吕布来了,赵云来了,董卓来了,他们都来到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中,讲述他们的人生。

以史为鉴,以史为例。

从《三国演义》这本书中,我体会到了做人的真理,足够享用一生。《三国演义》本身就是真理。读历史,让人明智,读国学,让人明理。从这些经典中,我们就可以与英雄对话,与历史交谈。读三国,让我身处这个充满魔力的三国世界,我还要在这个三国世界中继续去探索。

《大学三国演义读书笔记(全文共5116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