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lijun985211”为你整理了这4篇《香山叶正红》观后感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香山叶正红》观后感1至2021年12月16日,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热播电视剧《香山叶正红》第34集大结局结束后,我在网上看到该剧好评如潮,剧迷们纷纷为剧作的恢宏叙事和朴实温度点赞,认为该剧无论在伟人呈现,还是小人物塑造方面,都真实、立体,具备真正的严肃历史剧质感。而我印象更加深刻的是“周期率”问题。
1949年3月,毛主席和党中央离开西柏坡,进驻香山之后,以电视剧的形式讲述向人民讲述回答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我党“进京赶考”是如何取得优异成绩的,我党又是如何尊重“历史周期率”,并且如何带领中国人民走出这个周期率,获得长治久安的。
七十多年前,毛泽东在延安会见从重庆飞抵延安的黄炎培等六位国民参政员。交谈中,爱国民主人士黄炎培向毛泽东同志发出慨叹: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提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之问。毛泽东答曰:“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这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关于“窑洞对”的时代回答,既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局部执政经验的深刻总结,又是对未来夺取全国革命胜利、在全国范围执政的总体把握。
电视剧展现出革命的一面,紧密团结各党派进步人士,大家纷纷来到北平,共商国家大事。尤其毛主席请黄炎培先生出山的那句话,最具备历史质感——不是请黄炎培先生出来做官的,而是请您出来为人民做事情的。坚持以人民为根本,坚持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正好回答了“何以走出历史周期率”的问题。
今天,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深刻变化,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我们党历史这么长、规模这么大、执政这么久,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专门提到“窑洞对”,指出: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我们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
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反复强调历史周期率问题,就是为了告诫全党,任何一个政权,建立不容易,保持兴旺发达、长治久安,也不容易。如果不自省、不警惕、不努力,再强大的政权都可能走到“霸王别姬”的穷途末路。习近平总书记将这个道理概括为“四个不容易”:功成名就时做到居安思危、保持创业初期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不容易,执掌政权后做到节俭内敛、敬终如始不容易,承平时期严以治吏、防腐戒奢不容易,重大变革关头顺乎潮流、顺应民心不容易。“四个不容易”是历史难题,也是时代课题。但惟其难解,方显共产党人英雄本色。破解“四个不容易”,靠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实现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我们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敢于进行自我革命,敢于刀刃向内,敢于刮骨疗伤,敢于壮士断腕,防止祸起萧墙”。这就是我们党要不断进行自我革命的根本意义所在。
“行百里者半九十”。在新的征程上,作为纪检监察机关干部,要像习近平总书记反复要求的那样,自觉尊崇党章、模范践行党章、忠诚捍卫党章,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坚决杜绝“七个有之”,做到“五个必须”,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在守纪律、讲规矩上作表率,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绝不做两面派、两面人。要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坚持自我革命,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
历史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不仅善于打破一个旧世界,而且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历史还将证明,善于进行伟大自我革命、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的中国共产党,一定能够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人间正道上,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不断前进!
《香山叶正红》观后感2今年,是建党百年。在这极富历史意义的一年,我国的电影、电视屏幕上许多优秀的影视剧纷纷上映。这些剧制作精良,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尤其是一些青年学生,在观看后都表示收获很大。大家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更加坚定了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这些影视节目,也为观众们学习党史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和素材。大家通过观看剧作,对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年的奋斗史、建设史、发展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学习的更加透彻。这也非常有利于人们继承和弘扬这些精神。
近期,又一部反映主旋律的电视剧正在央视一套热播。这就是《香山叶正红》。通过观看这部剧,我们能够充分学习和了解党史。这部剧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共中央进驻北京香山后,领导集体在香山开启了指挥指挥解放全中国和共商国是筹备建立新中国的历史进程。熟悉北京香山的观众都知道,这里不仅是著名的红叶欣赏佳地,也是新中国成立前中国中央的驻扎地。这里,有毛泽东及中共领导人居住和办公的双清别墅、来青轩等革命旧址、有香山革命纪念馆。这里也正是北平和平解放后,毛主席带领中共中央从西柏坡入驻香山“进京赶考”之地。而《香山叶正红》这部电视剧正是将这段进驻北京城之前的历史进行了讲述。
1949年3月5日,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在这次会议上,党中央作出了工作重心要开始转移——从乡村转向城市的决定。同时,还明确指出,新中国将定都北平。经过考察和商议,中央决定先搬到北平西郊的香山工作一段时间。由于那时北平城内还有非常多的特务残余,这给党中央的安全带来了一定的威胁。在这部电视剧中,我们就能够看到很多个场景都是在介绍特务频繁活动,他们不甘失败,不停地在针对高级领导搞暗杀活动。而此时的党中央,一方面要积极地筹备建国,另一方面还要与国民党准备和谈。当看到国民党毫无诚意谈判之时,我们也做好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准备。随着和平谈判的破裂,党中央在香山指挥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战役。紧接着,党中央开始为筹建新中国而做准备。毛泽东与柳亚子、李达等人相见,说明和开导了他们参与新中国的建设。
在这部电视剧中,对新中国领导人的塑造都非常有情怀。剧中的毛主席不仅是党中央的领袖,也是孩子们的父亲。毛主席一方面要操心国家的建设,另一方面也有着深厚的父亲情怀。在他与女儿李讷的交流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父亲的慈爱与关心。这些丰富的情感和叙事方式,让我们看到了领袖的家国情怀,也让我们体会到了一个父亲的高大形象。
通过观看这部电视剧,我们被以毛泽东同志为领导的中共中央集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建设新中国而辛勤工作的精神所感动,我们深知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是前辈们付出了心血与生命的代价才换来的。我们取得的每一项成绩,都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没有运筹帷幄的计划,就不可能决胜于千里之外。这部电视剧再次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她真的是中国人民的主心骨和领路人!
< ……此处隐藏1971个字……众血肉相连的深厚情怀。该剧从细腻处落笔,还原了历史风貌,在西柏坡和香山,毛泽东穿着打补丁的旧衣,这也是历史细节的真实还原——当年毛泽东“补丁摞补丁”的衣服,大部分都是从延安穿到西柏坡,再穿到北平的。剧中展示了郭沫若为纪念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300周年写下的《甲申三百年祭》,讲述了明朝灭亡的经过及原因,供后人借鉴。“一代闯王”、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打下江山历时十八年,失去天下却只区区四十二天,他推翻了历经276年朝代兴废的大明王朝,迫使明末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在景山公园上吊自缢,他自己却又成了骄傲自满、生活腐败、沉迷酒色的新皇帝。春秋末期史学家左丘明在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里有句警示语录“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正是毛泽东以史为鉴反复强调“我们决不当李自成”那句话的由来。
毛主席是凡人不是神,生活上与战士们一样啃着窝窝头,看着身边的年轻战士,主席想起了延安时期的警卫战士张思德,这位年仅29岁就英年早逝的警卫战士和许许多多为了中国革命而献身的同志,让毛主席感怀伤心、落泪。
剧中有一句非常平实的台词:“这大好河山值得牺牲奉献,这美好人间必如人民所愿”。那些先行一步进城的子弟兵们,既为北平的和平解放而喜悦,又为那些无法亲眼见证这一历史荣光时刻的战友而感伤。
北平和平谈判,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和中华民国政府代表团于1949年4月在北平进行的停火谈判。在和平谈判烟幕掩护下,国民党政府毫无诚意,以谈判拖延时间。从宜昌到上海1800公里长江防线上,国军部署了115个师、70多万军队,妄图划江而治。
国民政府和谈代表由张治中为代表,其他的五名成员分别代表了国民党各阶层利益;中共方面由周恩来任代表团长,林伯渠、林彪、叶剑英、李维汉、聂荣臻为和谈代表,4月1日起,国共代表就国内和平问题相互交换意见。4月15日,中共代表团在尽可能采纳对方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8条24款的《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国民党政府代表表示可以接受,双方约定4月20日为签字最后期限。4月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协定书上签字,和平谈判宣告破裂。
张治中,这位国民党政府的首席谈判代表,在淞沪会战中曾率部英勇抗日,是一位爱国将领,与周总理私交甚深,曾经多次帮助中共,和谈之后被留在北平,后来参加了1949年开国大典,亦对新疆和平解放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彪炳史册。
南京,古称金陵、建康,这里如龙蟠虎踞,是史上六朝故都,也是国民党政权在大陆残存的最后一个所谓的政权、文化中心。
翻开南京史书,金陵沧桑百年,1842年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在南京下关江面上的英国军舰上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由此开端。
划江而治,成了国民党政府”固守南京,决战长江”最后一枕黄梁美梦。
长江天堑和众山环绕,成了南京城的天然屏障,它留给历史的背影,不仅浓缩了金陵城下秦淮河的繁华和才气,更在于号称”故都第一圣地”——夫子庙里多少才子佳人的诗赋名篇而名扬天下。
北平和谈破裂的第二天,即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在江北枕戈待旦的解放大军,在炮兵、工程兵的火力支援下,在西起湖口,东至靖江的千里战线上强渡长江,迅速突破国民党的江防,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队号称“固若金汤”的长江防线,解放南京,国民党政权宣告垮台。
渡江战役期间,先后有320多万民工参与了支前、筹粮筹船。当年年仅14岁的马毛姐手臂中弹,依然咬牙坚持六次横渡长江,运送了几批解放军成功登岸,是当年卸龄最小的支前模范。
从时间线上,《香山叶正红》无缝对接的是”三大战役”之后,也可以看着是之前播放的电视剧《大决战》的续集。剧情也接上了平津战役后期的历史际会,傅作义投诚,北平城和平解放,拥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免遭战火涂炭,是国之大幸。
教育家、社会活动家黄炎培是毛泽东在香山“双清别墅”招待的第一位客人。黄炎培提到共产党能否找到一条新路,跳出“历史周期率”?毛泽东的答案是,中国共产党已经找到了一条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新路,这条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能不敢懈怠,只有动员人民当家作主,才不会政息人亡。
《香山叶正红》与唐国强配戏的不是刘劲,也不是孙维民,而是初次饰演伟人形象的许文广,在屏幕上,喜欢革命历史题材的我,在心理上早已熟悉和接受了刘劲、孙维民塑造的周总理形象,他们拿捏的角色分寸非常到位,可谓是神形兼备。许文广饰演的周总理更多靠的是化妆来贴近历史人物,其硕大健壮的体形与记忆中日理万机、清瘦身材的“国民总理”形象有种视觉上的差异,当然,也许是不久前看过许文广在《三国》剧中饰演过一代枭雄袁绍和在古装剧《芈月传》中饰演皇帝身边的太监穆监等角色反差过大的缘故吧。
在宏观的主线叙事外,《香山叶正红》反特故事的悬疑、渡江侦察的紧张,与精彩的剧情相辅相成。其中,李克农是我党情报战线上的杰出代表,也是整个反特故事线上的核心人物,解放军某团团长姜莱阳身上体现的,则是把革命进行到底的大无谓精神。
《香山叶正红》紧扣进京、和谈、渡江、经济建设、筹备政协、开国大典六大历史事件娓娓道来,剧情跌宕起伏,精彩纷呈。
渡江战役前,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云集长江北岸,箭在弦上,蓄势待发。此时,一艘英国皇家海军远东舰队“紫石英”号军舰,无视我军警告,擅自闯入长江下游前线水域,妄图阻挡我渡江,还将炮口瞄准了我军阵地。我前线炮兵果断开炮,“紫石英”号中弹搁浅,升起白旗。如果说1840年鸦片战争时英国远征军那一声炮响,惊醒了中国人的天朝美梦,那么1949年长江沿岸解放军的震天动地炮声,则唤来了大不列颠帝国落日的余辉!
整个渡江战役历时42天,人民解放军伤亡六万余人,无数先烈倒在了新中国成立前的路上,“成千上万的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在我们前头英勇地牺牲了……”。
时光茬苒,岁月如棱。四十一年前的1980年,国际风云变幻,南疆烽烟四起,北邻陈兵百万,南打北备,全军进入一级战备。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危急时刻,我满怀报国热眈,应征入伍,在京城海军某部服役。期间,无数次路过天安门广场,都要驻足、伫立、仰望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南北中轴线上,高高耸立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承载着整个国家和民族对英雄先烈的纪念和缅怀,纪念碑台座下镶嵌着巨大的“胜利渡长江”为主题的汉白玉浮雕,“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箔大字朝向北边的天安门,纪念碑南向背面内容为毛泽东起草、周恩来书写的小楷碑文:三年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短短150字碑文,清晰地记载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艰辛历程,折射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坚定意志。
《香山叶正红》昭示我们:历史的巨轮滾滾向前,任何敌对势力都不可阻挡我们前行的步履!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