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之火燎赤岸,赓续精神再长征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大家好!我是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星星之火燎赤岸,赓续精神再长征》。
朋友们,美丽的古蔺有三张名片,这三张名片也代表了古蔺的三种底色,我们都知道,“生态田园”是绿色,“四渡赤水”是红色,郎酒源地是白色。在这三张名片中,最响亮、最厚重的当属红色古蔺。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这是因为,古蔺是“四渡赤水”的主战场,是“四渡赤水”每渡必及的唯一县城。1935年,中央红军“四渡赤水”期间,转战古蔺及周边地区共54天,三进古蔺,足迹踏遍了古蔺的山山水水,总行军里程达3671华里,在每个乡镇(街道)都留下了大量的历史遗迹遗存。
中央红军一渡赤水后,分三路纵队进入川南古蔺。红军到来之前,国民党进行反动宣传,说红军要杀人放火,要“共产共妻”,弄得老百姓人心惶惶。当红军右路纵队到达黄荆老林时,当地老百姓都关门闭户,跑到深山里躲起来。部队得不到粮食补给,行军和生活都十分困难。当时的情况可以从林彪给中革军委的电文中得到印证,林彪给军委去电,汇报行军情况说的是:“两日行军放弃小路爬高山,宿营地粮食均少,群众亦跑光,部队是露营,吃粥亦不得饱 。”但即使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红军坚守严明的纪律,坚持不扰民,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不进老百姓房屋。饿了,他们就在大树下生火煮野菜充饥,累了,就靠着大树睡觉休息。战士们还在一些树干上写下“打土豪,杀贪官,为了穷人把身翻”等标语,宣传共产党的主张,戳穿了敌人的谣言,让老百姓知道红军是为穷人闹革命的队伍。老百姓消除了对红军的误解后,都纷纷回到家中,主动为红军部队提供帮助,演绎了一幕幕军民鱼水情的感人场面,甚至,黄荆老林丹桂园的贫困农民骆运涛等青年还主动加入了红军队伍。
当年红军在黄荆老林播下的革命火种,逐渐成为燎原之势,燃遍了蔺州大地,古蔺的革命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后来两次解放古蔺的坚强力量,涌现出了余辉、赵瑞林、黄铁材等英雄人物。红军留下的“信念坚定、善于斗争、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四渡赤水”精神,已在古蔺这片红色的热土上代代传承,成为蔺州儿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古蔺的精神滋养和力量源泉。
赓续四渡赤水精神,是我们每一位古蔺人的神圣职责。而对于我自己,作为新时代的蔺州青年,作为一名直接服务群众的窗口工作人员,“当公仆、守初心、谋幸福”,就是我赓续四渡赤水精神的方式和途径。
赓续四渡赤水精神,就是要当好人民的公仆,就是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恪守为民之责,消除与群众之间的“隔心墙”,搭建 “连心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群众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来考量和处理,把解决人民的“急难愁盼”作为一切工作的着力点。
赓续四渡赤水精神,就是要守好为民服务的初心,就是要时刻摆正自己同人民群众的位置,当好群众的亲人,把心留在群众中,始终保持对人民群众的热情,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工作意识,在工作中认真负责,热情地为每一位来窗口办事的群众排忧解难,用良好的窗口形象取信于民、赢得民心。
赓续四渡赤水精神,就是要为人民谋幸福,就是要巩固脱贫攻坚的伟大成果,励精图治,全面实现古蔺乡村振兴,真正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发展目标。就是要全面实现“4+3”产业发展规划,促进古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让全县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站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展望“十四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已开启。我们要永远铭记“四渡赤水”这段光辉历史,弘扬伟大的“四渡赤水”精神,锤炼政治品格,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增强促进发展的本领,做一个蓬勃向上的古蔺人,做一名奋发有为的青年人,为古蔺更美好的未来开启新的长征!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