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文化

执行力与信息化建设(精选多篇)

时间:2024-09-20 22:15:41
执行力与信息化建设(精选多篇)(全文共12303字)

第一篇:执行力与信息化建设

文章标题:执行力与信息化建设

执行力与信息化建设

行政管理部

“执行力”一词成为的一个重要管理话题。仅有战略,并不能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而只有执行力才能使企业创造出价值,这是企业长久生存和成功的必要条件。执行力强的企业的几个共同特点:

1.执行力组织内部都建立了一种执行力文化。在这种

执行力文化框架下,领导者亲自参与到企业当中。这些领导者对他们的企业及员工有着全面的了解,他们深入企业,对所有的人都坦诚以待。在企业内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每个人更注重实质性的内容,而不是走过畅

2.执行力组织的薪酬设计更多地与业绩联系起来,并且对业绩的衡量不仅仅是以单纯的数字为标准,而是更注重一个人的潜力,以及为公司所做的贡献。换句话说,他们对那些具有执行力的人给予更多的精神及物质上的回报。

3.在执行力的组织中,人员、战略、运营三个核心流程是紧密连结在一起的。而在传统的组织中,这三个部分往往被割裂开来,于是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企业有很好的战略,也做好了充分准备,然而最终却遭到失败。

4.执行力组织的领导者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他们对自己的企业有着深刻的了解,亲力亲为,参与企业的一切活动,他们以一种开放的对话将所有员工凝聚在一起,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5.执行力组织很注意评估。他们对战略计划、运营计划定期进行评估,对前一段的工作进行总结,找出不足与优势,并分析今后可能面临的变化,从而及时修正计划与目标。他们对人才的评估更注重他们的执行能力,在评估中对他们进行培养和指导,发现高潜力人才,从而建立起完善的领导人才输送渠道。

以上关于“执行力”的思想虽然与信息化本身并没什么直接的联系,但它却影响着信息化的结果。因为,如果没有强大的执行力,组织的信息化实践将很难得到成功实施。对于组织而言,实施信息化不啻于一次革命。某一个信息化项目往往会改变组织原有的利益格局和工作习惯,再加上员工对于该项目的效果究竟会如何并没有一致的认识,所以信息化常常遭到员工各种形式的抵制。实践证明,这正是很多信息化实践不能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这种情况下,组织是否具备强大的执行力,便成为信息化能否成功进行的关键。

动力来自目标。信息化工作同其他任何管理工作一样,只有管理内在的需要,才是驱动信息化工作前进的根本动力。客观地讲,信息化工作仅仅提供了一种提高管理效率的锐利武器,如何充分利用,需要各级管理者结合自身工作特点认真审视工作目标,只有善于在工作中发现不足,并乐意提出改进办法,信息化工作才会有扎实的根基。离开管理驱动,信息化工作充其量只有华丽的外表,并无实质性内容。

发自管理内在的需要,是推动信息化工作前进的根本动力。虽然我们早就认识到信息化工作是“一把手工程”,但并不清楚这项工程如何通过一把手来实现。我们只是简单的认为领导只要肯出费用,就是支持我们的工作,其实问题远非如此简单。有些企业的信息化工作进行了好几年,先后投入了数百万费用。但反观信息化成果,却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业务系统在运作,与最初的理想有很大差距。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差距呢?

每个企业都可以审视一下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有无管理驱动是大不一样的。例如,有些企业的生产缺陷管理系统,在开发完成后将近一年的时间里也未正式试用过,生产部门因为工作需要,相应出台了一套基于此管理系统的缺陷管理制度,结果很快就用起来了,效果还不错。又如,运行值班日志管理系统,由信息中心主持推行了半年多的时间,也没几个班记录日志,但在生产部门发出“正式启用”的通知后,记录很快实现了正常运作。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充分说明:没有管理者驱动的信息化工作是举步维艰的。职能部门的业务往往很忙,对于“额外”增加的信息化工作,总带些“不情不愿”的情绪,这种情绪经常使信息系统成为摆设。

多年来信息化建设走了很多弯路,深刻地认识到,信息化工作不只是“一把手”工程,还是一项全民工程,信息化成功的关键,是管理驱动。是企业的执行力,这里的管理者,不只是企业的一把手,还有各部门的负责人和相关业务的管理人员。普通管理人员看到的是单个业务流程,以及所涉及的具体操作;而部门负责人看到的是整个部门所辖范围内的各业务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为公司层的领导,则看到整个企业范围内的业务整合,甚至涉及到管理模式的改变,管理思路的创新等等。不同层次的人员,对信息化工作的认识不同,对信息化工作的要求和产生的动力也不相同。

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问题就在于,如何让领导者认识到信息化工作是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的有效工具。信息系统只是执行管理工作的工具,是否使用这个工具,以及如何使用这个工具,关键还在于具体的使用部门与使用者。信息化只是管理者管理意图的再

现和适度完善,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的需求有多高、管理水平有多高,那么我们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就有多高。只有领导者认识到这种工具所带来的便利与优点,充分了解信息化工作与管理工作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才能有来自管理者内心的需要,才能实现管理驱动,产生信息化工作的源动力。企业的发展是企业信息化的目标,企业管理的各种需求促进了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前进

,而信息化工作的进展反过来带动企业的发展,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信息化工作的未来方向就是要体现企业的发展战略,带动企业走向成功。这是一个宏观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还需要进一步制定企业信息化工作规划。如果我们在进行信息化工作规划时,仅仅以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用化需求为依据,以我们对信息化工作的粗浅认识为前提,那么这份规划也许能在一段时间内指导信息化工作,但很快会与企业的发展不相适应。笔者所在企业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无论多么先进的工具,只有通过人的使用,才能发挥作用。只有将战略、人员与运营进行有效地结合,才能决定企业最终的成功。结合的关键则在执行。战略之所以失败,其原因在于它们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在决策正确的前提下,执行才能最终体现战略计划的实质价值。戴尔之所以成功,除了管理上具备一流的供应链,还与它所秉承的执行战略息息相关。执行力是企业组织和个人贯彻落实企业决策的力度。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很多企业的信息化工作近几年来一直做得有声有色,其erp系统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企业实施信息化项目中所遇到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企业管理水平和执行力的问题。在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单位都十分强调执行力,只要企业高层认识到了信息化的意义和目的,不管遇到多大阻力,都一定会全力推进完成目标。

前面谈了执行力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但相反信息化建设做为执行力的管理工具,也会提高执行力。既然执行力如此重要为何许多企业执行力还是不高呢?大家可能会说出很多原因,人员的执行力不高,部门官僚作风严重,领导者没有起到表帅作用,企 ……此处隐藏7607个字……化的必要性,然后剖析了审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审计信息化的建设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审计信息化 计算机辅助审计 复合人才

一、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审计信息化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带来的是会计信息化的工作的发展迅速,在我国目前已建立了如金关工程、金卡工程、金桥工程、金税工程、金卫工程、金文工程等系统。所有这些巨大的变化使得审计工作的环境、审计工作的对象、审计范围、审计线索等基本的审计要素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审计工作方法已经不能适应这种变化的要求,审计人员必须要了解和审查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处理功能及其内部控制,以证实其会计事项处理的合法性、结果的正确性及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这就要求审计机关必须转变审计方式,提升审计手段,不断扩大计算机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积极尝试计算机辅助审计、网络审计,实施审计信息化。

(二)审计信息化是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保证。 随着审计工作影响的不断扩大,审计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依法向 - 1 -

社会公布审计结果的呼声越来越高,逐步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这样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结果越来越在意,审计风险不断加大,这就对我们审计工作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结论必须越来越准确。而与之同时,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信息量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复杂,信息处理手段越来越高超,相应地要求审计信息化建设必须符合时代的要求,要求审计人员能够熟练地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手段,从事审计工作,并且通过审计信息化建设节约人力资源,更加有利于完善审计复核审理制度,建立审计二级复核机制。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

二、当前审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审计信息化建设在纳入国家信息化建设(金审工程)范围后,有了较快发展。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方面逐渐形成体系,审计署开发的ao(现场审计实施系统)及oa(审计办公系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审计信息化建设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妥善解决将影响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和进程。主要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一)高技术与低效益并存。

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不仅仅是信息和网络技术在审计工作中运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审计管理思想和观念的转变。近几年来,有些审计机关对计算机审计在部分领域如金融系统实施情况期望值偏高,在某些审计环节不切合实际,过多地强调应用计算机审计手段,重设备配置,对审计软件开发和推广应用办法不多,效果不明显,忽

视了改革和创新审计方式方法,没有真正把审计信息化建设作为改进审计管理方式方法的前提和基础来抓。其结果导致部分单位审计信息化建设是建立在效益低下基础上的,出现高技术与低效益并存的局面。

(二)高投放与低产出共存,审计成本不断攀升。

目前,各级审计机关都在不断加大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尤其是硬件的配置不断更新,但是设备和信息利用程度及使用效益却不高,部分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仅停留在办公自动化和收集信息、检索资料等阶段,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缺乏审计现场应用和审计资料的整理、归纳,使得计算机网络管理、分析、数据处理等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造成资源浪费。

(三)审计业务与信息化发展的不一致。

目前,有些审计机关面临的一个较大的问题是审计业务水平与信息化水平不匹配,与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一部分审计干部由于年龄偏大,业务老化,知识结构单一,对开发应用计算机不感兴趣;有的审计干部仅满足于办公需要。而在审计过程中,由于要求不到位,软件开发滞后等原因,没有真正应用起来;还有部分人员把传统的手工操作业务搬到计算机上操作后,不愿在审计业务基础建设方面多下功夫。

(四)缺少计算机审计复合人才。

近几年,审计系统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硬件设备投入较大,但是在审计管理信息化过程中,人是第一位的。虽然审计系统近几年通过

各种途径大力开展计算机知识培训,通过"竞争上岗"、提高"进入门槛"等方式优化人员素质结构,审计系统人员的整体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目前真正具有较高计算机应用水平的人员并不多,既精通计算机编程又熟悉审计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则更少。同时,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与知识更新培训的不足,不少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及相关技能无法得到同步提高,计算机应用仍停留在较低水平上,计算机功能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应加大计算机复合审计人才的培训力度。

虽然目前大部分审计干部能够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办公,部分审计人员还能利用审计软件或自编电子表格小工具进行辅助审计,但距“金审”工程的最终目标还相差甚远。受人员编制等限制,要引进大批专业人员是不现实的。应立足于对现有审计人员的培养,选拔一批审计业务精湛的年轻同志,通过强化计算机技术培训,使之迅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审计操作技能,形成各单位计算机辅助审计骨干。

(二)深化计算机辅助审计研究工作。

审计理论是对审计工作实践的总结,也是对审计成果的提炼和升华。注重计算机审计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可以增强审计人员的宏观意识和责任意识,把握审计工作的基本规律,也有助于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一篇好范文带来更多轻松:WWW.)和效率。要不断总结推广应用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实践经验,并对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发展思路、主要任务、对策措施、组织领导,以及硬件配置、软件开发、人员培训、操作技能、经费保障等问题进行广

泛深入的研究,使审计工作不断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变化。

(三)正确处理审计工作创新与审计信息化建设之间的关系。 目前,在部分审计机关中还存在着一种审计工作创新就是计算机审计应用的简单模糊认识。工作中片面地要求在所有工作场合都要开展计算机审计,并将其作为一种内部考核形式固定下来,造成审计现场计算机审计"有条件的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的也要上"的局面。这曲解了计算机审计的含义。因此,要改变目前计算机审计的考核方式,根据各专业处所管辖的信息化程度和特点,以及处内计算机审计专业人员的构成情况,整合人力资源,科学地、有针对性地安排考核内容,将压力变为动力,更好地推进本部门、本单位的审计信息化建设。

四、结束语

在我国审计信息化还刚刚起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方面通过各级审计机关通过开展“审计信息化建设年”等活动,大力实施教育培训、重点项目攻关、软件开发、经验库建设等工程;另一方面作为基层审计干部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审计信息化建设必要性、紧迫性的认识,真正从思想上、行动上来理解、落实李金华审计长“审计人员不掌握计算机技术,将失去审计的资格”的论断。只有这样我们审计工作才能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完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的使命。

《执行力与信息化建设(精选多篇)(全文共12303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