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总结

高速公路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个人技术总结

时间:2025-01-07 07:11:47
高速公路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个人技术总结(全文共2797字)

高速公路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个人技术总结

2016年我作为主要参加人完成了XX高速的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并于今年2月份进驻现场,进行施工配合工作。经过1年的施工配合,学到很多也体会很多,现在将这一年以来所经历的进行一下技术总结,希望能够在以后的设计过程中避免和优化。

1、桩基问题的处理

对于桥涵专业,现场处理比较多的就是桩基问题了,主要是桩基长度的变更的变更。由于勘察不会做到逐桩钻,因此现场地质情况会与勘察发生变化。XX桩基长度的变更主要集中在几个桥上,这几座桥地质变化较大。桩基现场施工一般采用三种方法:冲击钻、旋挖钻和人工挖孔桩。对于冲击钻适合地势较平、地下水位较浅的情况。旋挖钻适用于地势较平地段,尤其是对地质较差桩长较长的地段,旋挖钻的效率是最高的。对于人工挖孔桩主要适用于地下水位较浅、地势较陡、桩长不超过30米的情况。现场这三种方法都存在。人工挖孔和旋挖钻对于现场验桩是最为直观的,这两种方法,可以直接取样桩底地质情况。对于冲击钻,遇到中风化桩基进尺较慢,一般进尺在12小时0.3米以内,由于冲击钻进尺慢导致大部分桩基变更都是冲击钻,冲击钻渣样相对前两种方法不直观,一般为直径较小的砾状,当手握扎手、摇晃发出清脆的声音、颜色新鲜、颗粒形状较尖,可判定为中风化,同时要参考桩基进尺进行判断。但是桩基进尺不能作为主要依据,因为桩基进尺比价主观,施工现场有一次遇到钻孔进尺慢,桩基打了1个多月都没有打到设计桩底,申请变更,现场捞渣后发现,渣样颜色不纯、颗粒较小,判定不是中风化岩层。但桩基进尺确实缓慢,经现场核查现场桩基长度与记录差别较大,主要原因是泥浆比例较轻,渣样返不上来,导致冲击锤在反复锤及砸下后的渣样,只有渣样砸到较小颗粒时才能返出,经过现场指导,施工单位加重了泥浆比重,增加循环力度,桩基进尺得到了很大的改观、同时渣样颜色也较纯。

在现场桩基出现了如下的问题:

(1)斜岩地质情况

当冲击钻遇到斜岩时,会导致卡锤,现场出现几处斜岩卡锤现象,导致锤头无法提出,最后通过浅水员水下切割提出锤头。遇到斜岩一般采用回填石块或片石混凝土,进行再次冲击。现场经过多次回填石块,解决了斜岩问题。

(2)溶洞

XX项目在磨子山一带地质为白云质灰岩。出现了溶洞,不过XX的溶洞属于小规模溶洞,更具勘察资料,溶洞规模不大,且大部分都有填充物。现场施工溶洞主要采取回填的方式。对于人工挖孔桩,挖到溶洞时,虽然溶洞有填充物,但是由于周围岩层的压力和地下水位的影响,导致挖孔至溶洞后涌出泥浆,无法施工。现场采取在桩基上游和下游打井抽水的方式降低水位,最后桩基顺利成孔。对于冲击钻,遇到溶洞,当溶洞较小时,采用回填黄泥和片石(比例为3:7)的方式,反复冲击,直至泥浆不再减少为止。当采用多次回填方式,仍然无法成孔时,说明溶洞规模较大,采用钢套筒穿越溶洞的方式成孔。若遇到多个溶洞时采用双层钢套筒的形式进行成孔。对于位于溶洞的嵌岩桩,桩长在满足嵌岩深度的前提下,桩底以下5米范围内不得存在溶洞。因此这也提醒在勘察时,遇到溶洞时,钻孔连续进入中风化10米才能终孔。

(3)煤炭采空区

XX灵山特大桥存在煤炭采空区,巷道位置约23米左右。本桥采空区巷道为小煤窑,已经废弃,地下巷道杂乱无章。灵山特大桥跨越三会河,地下水位较浅,因此不能采用人工挖孔桩。煤炭采空区一般处理方法为:当能摸清地下巷道位置后者有巷道位置图时,并且人可以下到巷道情况下,在桩位周围利用浆砌片石在巷道砌挡墙,防止泥浆和混凝土外漏到巷道中去。当无法进入巷道时,可采用钻孔喷注混凝土(造价高),或者采用回填片石和黏土的混合物。

灵山特大桥地质条件较差,前15米图层以全风化和砂砾为主,由于地下水位较高无法采用挖孔桩,同时由于巷道内部可能存在瓦斯等有害气体,也限制采用人工挖孔桩。但采用冲击钻,当冲击到巷道位置时,会导致泥浆瞬间流失,由于上层土质较差会导致塌孔,会导致将钻头锚入巷道内。因此灵山特大桥煤炭采空区采取以下措施:(1)当强风化岩层位于水位以上时(对于强风化岩层,泥浆瞬间流失不会马上塌孔),对于强风化以上土层采用人工挖孔的形式,对钢筋混凝土护壁进行加强,进入强风化岩层后采用冲击钻形式,这样即使钻到巷道,泥浆流失之后不会塌孔,然后再采取回填C15片石混凝土,保证能够有效的堵住巷道,再进行冲洗,经过多次回填再冲击后,就能达到成孔条件。当强风化岩层位于水位以下时,强风化以上土层采用钢护筒的形式,将钢护筒打入到强风化岩层,然后进行正常冲击钻施工,遇到巷道时同样回填C15片石混凝土。目前灵山特大桥桩基剩下2根外,其他均处理完毕,大部分采用先人工挖孔,然后冲击钻,再回填C15片石混凝土的方法,现场反映回填次数较少,一般在5次以内。整体处理造价较小、效果较好,施工进度快。

2、涵洞洞口处理

XX中交段为重丘区,鸡爪沟较多,沟型往往较陡,导致涵洞无法顺沟而设,涵洞出口会在半山腰,水流会从边沟流到沟底,这样会导致水流集中,冲刷沟底田地,因为这类问题,地方反映比较多,最后通过在沟底边沟设置消力池,缓冲流速,让水流流进消力池后,进行漫流,同时还能起到沉淀砂石的作用,这种处理方式地方是比较接受的,同时增加的造价较小。遇到类似情况,在今后的设计中应该加强设计细节处理,可减小后期的变更。

对于沟型较陡的,往往会出现通道进口填土高度低,甚至有一点挖方,出口填方较大,对于这种通道设计时通过进出口设置踏步来解决,但进口设置踏步往往会超主线红线范围,由于占地图主要是路线和路基专业进行,现场导致踏步这种洞口形式超出红线范围,导致现场变更占地。这也提醒我在今后的设计中,涵洞洞口、桥墩施工平台的开挖等会超出红线的,需及时和路线组沟通,将其纳入到征地图中,减少后期变更。

由于地方对通道要求较高,XX有一些通道进出口会出现一点挖方,由于XX涵洞通道有将近200道,因此在施工图设计时,没有做到细致,这种情况采用的是通用图中的八字墙,这样会导致路基边沟和八字墙冲突,导致洞口变更,最后通过将八字墙进入挖方时,顺路线方向拐90度,把边沟的位置让出来。以往做设计时,涵洞往往不会设计的太细,经过这次变更体会较深,在今后的涵洞设计中,不能简单的套用通用图,还是要每个涵洞细致设计、综合考虑。

3、钢波纹管涵

XX采用钢波纹管涵的比例较大,钢波纹管涵造价相对混凝土盖板涵造价偏低,施工速度快,比较受施工单位青睐,但施工质量不容易把控,涵洞周围的压实度较难达到要求。经过现场施工反馈和地方反映的问题,从地方通行角度来说,地方是比较抵触钢波纹管的,他们得概念认为圆管总不如方的盖板涵好,例如1-5米波纹管涵,他的有效空间为4×3,其实比4米的盖板空间略大,相对5米波纹管,地方更接受4米盖板。因此在今后的设计中,建议在平原区、主通道等还是采用盖板涵为主,在山区、流水为主或通行要求不高的条件下可采用钢波纹管涵。

4、设计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经过一年的施工配合,有一些地方是设计时需要注意的。对于桥涵复核,由于常规预制结构桥梁,出图往往利用软件出图,一般情况下数据不会有问题,但是对于有跨径组合时,例如30米和40米过渡墩的数据,复核时就需要着重注意,这种是比较容易出错的。另外就是在外业签订协议的时候,一定要细致、明确,后期如果地方政府提出变更,协议是设计单位避免责任的唯一依据。现场变更较多的是三改问题,尤其是对于一些死沟,又处于一侧挖方一侧填方,没有条件做通道处理,导致现场变更较多。另外就是三改需结合通道设置一定的改路顺接。施工配合感觉最深的就是只要设计有一点点不细致、考虑不周全,都会被检验出来。在今后的配合过程中,我需要不断总结经验,避免在今后的设计中出现相似的问题,尽可能减少后期变更,提高设计口碑。

《高速公路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个人技术总结(全文共2797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