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报告背景:
当前,我省新课程改革已进入深水区,中高考改革也在有序推进,升学压力进一步增大,学校和家长学生面临双向选择,教育效果与社会期待存在一定差距。中学普遍存在重智育而轻德育的现象,表现在一味强调学生的学业成绩,德育教育变成说教教育或者流于形式,中学各级团组织普遍边缘化,特别是团支部职能严重弱化,团组织凝聚力和团员青年先进性已经成为制约团组织进一步发挥教育引导作用的巨大瓶颈。
二、指导思想:
《中学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
《关于加强初中少先队工作和团队衔接的意见》
《学联学生会组织改革方案》
三、可行性探索:
铜川市第一中学创建于1941年,是陕西省首批重点高中,铜川市唯一的省级示范高中。现有新区和北关两个校区,两校区共有教学班126个,在校学生7400余名,教职工490名。全校共有9个团总支,108个团支部,共有团员3109名,其中学生团员2892名,教职工团员53名。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全国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等国家、省市级荣誉百余项。近年来,市一中团委在团市委和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围绕团中央和教育部联合印发的《中学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依照共青团“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四维工作格局,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以保持和增强中学共青团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尤其是全面提升先进性为主要目标,着力推进我校共青团组织创新和工作创新,极大地增强了我校团组织和团员青年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1)优化组织制度和运行机制
1、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壮大,在校团委的积极建议下,校党委设立南北两个校区团委,各设一名主管副书记,由校团委直接领导。积极推荐,报请校党委研究通过,任命九名同志担任年级团总支书记。学校党委历来重视共青团工作,始终坚持“党建带团建”。团委书记按制度列席党委会议,定期在党委会上汇报团委工作,团的经费列入学校年度预算,团的工作列入党委年度目标任务,成为基层党组织年度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团组织职能作用的发挥提供了广阔平台。
2、健全初中团队衔接机制。为构建党团队全程贯通、逐级深化、效益递增的培养工作体系,成为校团委学生思想教育探索的重要课题。在办青年党校、青年团校的同时,在初中部成立了团校预备学校,并试行“团员预备制”,不断加强团队衔接教育。通过“手拉手、跟着党团走”主题教育,让青年党校的优秀学员和团校的少先队员们面对面交流,总结学习心得,共同提高、共同成长。明确初中部团总支对初中少先队工作的领导职责,初步尝试建立团干部、优秀教师兼任少先队辅导员制度。
3、推行直接联系服务引领青年师生制度。落实“团干部直接联系青年”等工作要求,制度化开展学校共青团干部直接联系学生团支部和青年学生活动,开展校团委委员联系班级团支部活动,侧重加强工作理念、工作思路的引导和工作方法、注意事项方面的指导,形成了同心协力、蓬勃向上的良好面貌,增强了团组织的凝聚力。初步建立我校共青团工作活动“众创众筹众评”制度。
4、建立健全扁平化、信息化运行的校团委、年级团总支、班级团支部三级联动机制。明确从校团委、年级团总支、班级团支部的职责和任务,完善各级组织间的信息发布、交流、反馈机制和互动、联动机制。注重运用新媒体手段指导和推动工作,分别建立年级团总支、班级团支部QQ群和微信群,着力打造“网上共青团”。
(2)着力加强先进性建设
1、严格发展团员制度。严格控制团学比例:将我校初中部、高中部毕业班团学比例分别控制在30%、60%以内。严格发展标准,规范入团程序,提升学生团员发展的质量:申请入团的优秀学生需经班级团支部民主评议推荐,并由年级团总支考察,加入团校学习不少于8个学时,经过考试合格后方可入团。
2、健全团员教育管理制度。讨论出台《铜川市第一中学青年党校章程》《铜川市第一中学团校管理章程》《铜川市第一中学团员管理办法》《铜川市第一中学学生会管理办法》《铜川市第一中学学生社团管理制度》。加强团员意识教育,对团员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坚定团员永远跟党走的信念,团员的政治意识进一步增强。通过团日活动、民主生活会、团课教育、团员重温入团誓词、新团员入团集体宣誓等主题教育,加强团员的组织生活观念、组织纪律教育,团员的组织意识进一步增强。在全体团员中开展“亮出团旗、佩戴团徽、唱响团歌、过好团日”主题教育,促进团员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团员的荣誉感进一步增强,发挥团员了在整个学生群体中的榜样作用。创新“主题团日”方式和载体,继续扎实推进“三会两制一课”这一团的组织生活和基本制度。要求每个团支部唱团歌,每位团员佩戴团徽。完善和加强团员档案管理,严肃团的纪律,对于违犯校纪校规的团员将按团籍规定予以团内处理。
3、创新我校班级组织建设。2015年开始推行班级团支部与班委会一体化运行机制,探索实行班长兼任团支部副书记或团支部书记兼任班长的制度。由团支部书记、团支部副书记(班长)、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生活委员、公益委员等组成的团支部组织架构进一步健全。
4、彰显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团员以团章的基本要求为准则,引导团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亮明身份、彰显特质。集中开展以“寻五四足迹,铸青春理想”为主题的五四青年节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的表彰和新团员纳新活动。以支部为单位,突出班级特色,横向评比,全校展示,对各个团支部加强自身建设起到了极好的激励作用。教职工团支部是学校团委的重要力量,校团委动员青年教师立足本职,创先争优,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
(3)切实增强团组织号召力和凝聚力
1、创新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一是分层次教育引导团员青年,针对每个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学校团委一直坚持在不同年级开展不同主题的思想教育活动。在高一年级重点开展以“习惯养成”为主题的入学教育活动,坚持新生入学后集中开展校史、校情教育,通过团日、班会和社团活动,让学生了解学校历史,认识老师同学,与人和睦相处,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高二年级重点开展以“励志”为主题的理想信念教育,通过国旗下演讲、国情教育等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让学生感知祖国的伟大,从而树立远大理想和报国之志。在高三年级主要开展以“十八岁、让我们懂得爱与责任”为主题的感恩教育,激发学生对家庭、对社会、对祖国的责任意识,18岁成人仪式也成为家长和子女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不同层次的主题教育覆盖到了全体学生,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健康成长。二是办好青年党校,明确制度,编制教材,定期培训,严格审查确保学习质量。累计举办培训班24期,培训学员2000余名,推荐发展中共党员近200名。在全校各支部开展内容丰富、形式鲜活的座谈会、讨论会、主题板报等活动,引导团员青年结合国内国际重点问题及热点事件开展讨论,提高学生对党的理论的认识和理解。三是扎实开展主题教育。相继开展“一学一做”“高举队旗跟党走 我与祖国共奋进”“青春瞩目十九大 我与祖国共奋进”“与信仰对话《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书分享”“党的十九大知识竞赛”等主题教育。
2、建立健全以志愿服务为核心的实践育人制度。以深入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契机,将规范和发展我校绿叶环保志愿者组织作为重要工作牵引载体,以“传承雷锋精神 践行志愿服务”和“节能低碳 绿色环保 共筑大美铜川”等陕西省优秀青少年公益活动为载体,积极引导全体团员申请加入志愿者组织,并成为注册志愿者。2017年成立铜川市第一中学志愿者培训学校,目前全校108个团支部均成立绿叶志愿者服务小队。
3、建立健全中学生困难帮扶和权益维护机制。经常性为各类困难学生群体提供帮助,积极参与预防校园暴力、抵制校园欺凌等工作。开展关爱行动,帮助弱势团员青少年健康成长。针对团员青年心理特点开展心理疏导,设立心理咨询室,并聘任三名专业心理咨询师长期开展以“为青春护航”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缓解学生心理异常。校团委建立特例团员青年心理档案,通过班团干部及时了解掌握学生心理变化,并通过“悄悄话”心理咨询室给予适当的疏导,累计3000人次。在全面掌握学习困难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开展学业辅导,校团委动员教师团员、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和学习困难学生分期分批结对学习,一对一帮教,最大限度的促进了学习困难学生学业水平的全面提升。在全校各年级各支部坚持开展以“关爱行动”为主题的生活帮扶。动员教师团员青年每人每月10元钱设立“贫苦家庭子女”助学金,对家庭贫困的子女学生进行生活资助。
4、以特色活动吸引凝聚团员青年
一是注重文化活动引导。以校园文化艺术节为平台,每届一个主题,根据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开展体育、书画、文艺等各个类别的比赛展示活动。校园文化艺术节连续举办十七届,已经成为团员青年展示自我的良好平台。二是坚持革命传统教育。利用我市丰富的红色资源,校团委先后协调联系将习仲勋陵园、照金革命根据地、耀州区烈士陵园列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坚持每年开展“寻先烈足迹 铸青春理想”专题教育活动。三是社会实践体验,由校团委每年组织学生开展进社区、进农村、进工厂“三进”活动和暑期“四个一”社会实践,让学生充分参与实践、了解生活、认识社会。四是发展学生社团,共设立科技、学科、文艺、环保、技能、体育、实践等7个分类近40个社团,选拔优秀青年教师担任社团指导。科技社先后有300多名学生在全省、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学校也被授予全国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全国科技活动优秀组织奖。
四、报告综述:
学校教育的本质是人的教育,服务引导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仅关乎个人的未来,更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让广大青少年在成才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三观,积极而充满正能量,是家庭的需要,是社会的期许,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
共青团是青年的组织,团支部是青年的集体,坚持从严治团,坚持团支部先进性建设,牢牢把握新形势下中学生成长特点,突出青年学生的主体性,坚持思想引领,强调成长服务,不断强化团的组织建设和阵地建设,从青年的兴趣入手,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不同载体的主题教育,强有力的吸引和凝聚青年,是学校共青团工作的必由之路。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