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党建基础 打造乡村振兴硬核引擎
——***自然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党的十九大以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以乡村旅游为代表的乡村发展新模式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滨州市惠民县石庙镇于王社区***自然村积极探索抓基层党建与促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工作思路,充分挖掘地方产业优势和特色旅游资源,实施“五抓五强促五新”工作措施,以“兴旅富农”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点,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擘画乡村振兴“***画卷”。
一、背景情况
***自然村隶属于***县石***镇,位于石庙镇政府驻地西北部8公里,南靠鲁北地区最大的平原林场——沙窝林场,北靠惠归路,自然资源和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迁移,经济空壳化、村庄空心化、产业单一化等乡村发展短板,也成为困扰***自然村发展的“老大难”问题。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夯实党建基础。2018年以来,石庙镇将***自然村作为乡村振兴试点村,突出党建引领,聚焦乡村“五大振兴”,大力实施“五抓五强”工程,不断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一幅产业兴、文化浓、生态美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二、主要做法
(一)抓资源整合强产业,打造致富增收新引擎。充分整合农村闲置劳动力等资源优势,建设乡村产业园区,汇聚村内能工巧匠,生产乡村特色产品。实行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推动资源集聚、产业集群。一是策划包装千层底布鞋、古槐蜂蜜、手工老粗布等“土味”产品,突出“绿色、有机、安全、健康”的乡村产品优势,加快打造地域特色鲜明、产品附加值高的乡旅优质品牌。二是因势利导,成立电商产业发展中心。整合农村老布鞋、手工粗布、柳编艺术品等10余种乡土产品,建设线上“农礼铺子”,打造“互联网+农产品”销售模式,目前,已实现销售收入30万元。三是做大做强做优***品牌,加速推动旅游与农业、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聚焦乡村民宿、共享农庄、康养基地、农耕体验、特色观光等新型业态,积极引进建链、补链、强链项目,推动乡村产业全要素集聚、全链条赋能。
(二)抓人才建设强队伍,强化乡村发展智力支撑。大力实施“沙里淘金”工程,汇聚农村致富能手、大学生村官、退伍军人等优秀群体,建立12人的***自然村优秀人才库,建立3名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库,注重把综合素质好、群众威信高、致富能力强的优秀人才选拔出来担任村党支部成员、合作社理事长,为农村发展积蓄人才活水。实施“人才归雁”计划,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吸引支持企业家、义工组织、学生教师、专业技术人才返乡创业,目前已回引在外优秀人才返乡创业2人。
(三)抓文化传承强特色,开创文旅融合新局面。以***自然村民俗文化为基本载体,建设四条不同主题的民俗文化街,街道以墙体喷绘和实物展陈的方式,带领游客回味乡土记忆,游览体验“向往的生活”。汇聚老木匠、剪纸艺人等能工巧匠,建设乡村记忆博物馆和木匠铺子,打造兼具生产、销售、体验、观光功能的新民艺综合体。成立戏曲协会,传承和弘扬鼓子秧歌,每年举行演出30余场。与此同时,规划建设鼓子秧歌文化广场,打造集文艺演出、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场所。
(四)抓环境保护强生态,凝聚绿色发展新动能。坚持保护和开发并举,推出“生态+旅游”“种植+休闲”模式,投资120余万元建设以“白鹭的森林”为主题的民宿院落,包括10间民宿套房和1间餐厅;同时开发林场周边土地,规划占地28亩的“健康田园”农耕体验区,种植蜜薯、甜菜、沙土山药等农产品,创新“体验式”乡村旅游,推出***自然村果蔬生态品牌,打造以种植为主,兼具采摘体验、游赏观光功能的生态田园体验基地,累计接待游客2000余人次。
(五)抓党建引领强组织,激发基层党建新活力。持续深化“党建+过硬支部”建设,组织开展主题党日“五个一”活动,即重温一次入党誓词、讲一个红色故事、举办一次知识竞赛、举行一次专题研讨、学习一堂专题党课。组织党员成立志愿服务队,与20户贫困户结对帮扶,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党群“心连心”志愿帮扶活动。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深入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鼓励有条件的党员群众入股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工作机制,为助推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