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计划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工作总结

时间:2024-09-20 22:03:25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工作总结(全文共2400字)

近年来,营山县始终秉持“先行先试、善作善成”的创新精神,再强改革之识,再聚改革之力,再启攻坚之局,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全力打造优质营商环境,为该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聚焦“最先一公里”,应放尽放、放出活力

(一)减事放权。厘清承接事项。对国省市下放事项进行全面梳理承接,2015年以来累计取消88项、变更24项,承接落实率达100%。厘清权力清单。系统细致开展权力清单动态调整,明确管理权限、责任事项等要素,及时公布2020年县本级行政许可事项250项,下放乡镇(街道)28项。厘清服务目录。从实从细编制公布两批“四办”清单,其中最多跑一次事项1306项(含子项),占比达100%,修订公开2020公共服务事项目录367项,下沉乡镇(街道)80项、村(社区)12项。

(二)减负惠民。证明清到底。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严格四个“一律取消”,实行动态调整、清单管理,建立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目录46项,取消土地租赁合同用地证明等无谓证明5项,实现清单之外无证明。材料简到底。严格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清理,2020年,共审查文件、协议170件,废止83件、修改30件,同时持续优化依申请服务事项要件资料,对1306项事项申请材料再精简、再优化,材料减免率达20.21%。税费降到底。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大力推行依清单收费,清理规范乱收费行为,组建企业开办专区,实现企业开办零成本,2020年,累计减免税收1.95亿元,新增政策减免7795万元。

(三)减时增效。集中审批事项。按照“人随事走、编随人走”原则,一次性划转204项行政许可事项至县行政审批局,划转率达81.6%,同时将未划转事项中的36项集中入驻行政服务中心,行政许可集中度达96%。创新审批模式。启用行政许可专用章,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推行“一窗分类受理”工作模式,将行政许可事项划分经济建设、社会事业、交通城管、市场准入、涉农服务等5类,实现咨询一口清、受理一手清、流程一单清。压缩审批时限。持续对现有审批流程进行再梳理、再精简,重新编制250项许可事项审批标准,明确申请材料、办理流程、审批时限等要素,推行并联审批、线上审批,将行政审批时限压缩80%以上。

二、聚焦“中间一公里”,应管尽管、管出规范

(一)监管权责分明。明晰监管主体。大力推动行政执法资源整合、队伍磨合、业务融合,建立城市管理、交通运输、文化市场等四队合一综合执法大队,保留自规、安监、卫健等执法机构,初步形成相对集中、纵横联动的综合行政执法网络。创新监管机制。制定事中事后监管办法,加强行政审批事中事后监管,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建立检查名录库45795项、执法人员目录库258人,推广联合检查、联动监管,有效解决重复执法、多头执法问题。2020年完成抽查对象基数抽查2727次,完成抽查计划97.11%,抽查结果公示率100%。规范监管行为。出台《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实施办法》《纪委监委护航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工作方案》等文件,将“放管服”改革作为日常监督的重要内容,深入开展“三为”“五盯五治”“10+X”专项整治,致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营造优质高效营商环境。去年以来,共查处影响经济发展环境案件24件。

(二)约束机制严明。完善年报公示机制。督促指导各类市场主体履行年报公示义务,全县企业、个体工商户、专业合作社每年年报公示率全部达90%以上,累计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企业512户次、专合组织75户次,经营异常个体工商户2482户次。完善信用惩戒机制。建立健全“黑名单”管理制度,积极推行联合惩戒机制,实行“一处违法、处处受限”,不断增强市场主体自律性。2020年,全县累计公示行政处罚信息2922条、“黑名单”信息1243条。完善分级分类机制。根据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活动风险程度和企业信用等级评定结果,将市场主体分为A、B、C、D四个等级,分类确定监管方式、监管频次,切实织密扎牢企业监管网。2020年,对9户企业、41户个体执行降级处理。

(三)内控机制健全。加强线上监督。制定《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行为规范》《行政服务中心服务项目管理办法》等20余项规章制度,实现全县行政效能监控“电子眼”联网全覆盖,确保各项政务服务事项在阳光下运行。加强现场巡查。建立政务服务日常巡查台账,每天4次集中巡查、2次随机巡查,每周不定时抽查,随时掌握窗口工作状态、服务质量。2020年,全县通过效能监察发现问题24个、通报12次。加强公众评价。构建政务服务“好差评”评价体系,安装政务服务“好差评”评价器170余台,公开评议二维码,大力推广“短信评”“电话评”“扫码评”和“现场评”,不断提高服务效能,企业群众满意率达99%以上。

三、聚焦“最后一公里”,应服尽服、服出满意

(一)深化联动服务。构建多级服务体。明确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政务(便民)服务中心功能定位、运行模式、管理机制,建成乡镇便民服务中心29个、村级便民服务站364个,形成了就近服务、全域通办、三级联办的便民服务体系。打造民生服务圈。以县行政服务中心为轴心,在周边一公里内配套民政、车辆管理等16个民生部门,建成一公里民生“服务圈”,形成整体联动、业务协同的政务服务新格局。整合集中服务窗。将行政审批、社保、就业等42个县级部门(单位)的服务事项整合进驻行政服务中心,分类设置医保、社保、行政许可三大区域综合窗口31个;在29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按照“一窗受理+N项服务”模式,据实设置民政残疾、社会保障等综合服务窗口。

(二)深化智能服务。打造自助平台。健全政务服务大厅“实体端”“PC端”服务功能,增设自助查询机、自助缴费机、自助填单机等智能化设备,设置政务服务24小时自助服务区,全面延伸服务触角。加强互联互通。以互联网、大数据为技术支撑,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信息共享交换体系,部门间、层级间可直接通过在线平台获得相关申报材料,无须企业群众重复递交。2020年,累计共享数据10608条,共享率达100%,最大限度实现信息共享复用。推进全程网办。梳理更新一体化平台办事指南,实现1303项依申请服务事项网上可办,占比达99.77%,开发行政审批、市场监管等服务公众号52个,共纳入预约排号、进度查询等便民服务事项200余项,实现高频事项掌上可办率100%,企业群众可远程自主办理相关政务服务事项,实时查看办理事项状态、流程等信息。

(三)深化定制服务。推行主题服务。全面实施审批服务“简单办”,将涉及20余个部门的60多项政务服务事项整合打包,打造“我要开餐饮”“我要开超市”等45个主题服务项目,为每一个“套餐”提供个性化服务,使群众只看“一张图”,便知全部流程。推行跟踪服务。设立重大项目审批服务处,组织专人对重点项目、重点工程提前介入对接,变“坐等服务”为“上门服务”,确保重大项目及时落地,2020年,共开展集中服务20余次,点对点服务160余次,有效化解企业审批过程中的“烦、难、慢”等问题。推行代办服务。建立容缺受理、全程代办、延时服务等10余项便民服务制度,制定公布县乡村代(帮)办事项指导目录,积极推行“一对一”代(帮)办、领办和送证上门、快递送达等服务方式,变“群众跑”为“干部跑”“快递跑”。推行免费服务。建立企业开办绿色通道,企业注册登记压缩至4小时,推行企业开办“零成本”,提供免费打复印、免费刻制印章、免费发放税务Ukey、免费邮寄等服务,有效降低企业开办成本,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工作总结(全文共240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